这一动向迅速传递到代理商环节。很多原来根本不屑于做大通货的代理商,纷纷“投降”。这导致几个风头正劲的大品牌,在去年疯狂逆势增长,势头之猛,令人瞠目结舌。
然而,在近半年调研组走访市场期间了解到,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。部分代理商对大品牌开始避而远之,他们宁愿接一些有品质的三四线品牌或者其他品类,相较于去年的“疯抢”奶粉大品牌,在态度上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
拒接大品牌
冀北的一位省级代理商就明确表示不接大品牌,甚至有大品牌主动上门寻求合作,都被他婉言拒绝。
该代理商从业10年,覆盖门店500多家,目前手上有两个三四线的进口奶粉品牌,一个进口营养品品牌,体量达几千万。
“我们是考量过的,只代理这几个有品质的进口品牌,肯定是有生存空间的,我们只要把这一块蛋糕切准就可以了。”该代理商如是说。
对于门店来说,顾客不进店,一切都白搭。为了吸引客流,门店无法抛弃流量品牌,毕竟顾客指名要买。
然而,某一线品牌窜货到底有多严重?砸价到底有多厉害?“门店的报价为205,就加5块钱,即使想报到210,都不敢,怕顾客跑掉。”
更有甚者,“你卖200,隔壁卖198,再隔壁卖194”,门店利润从哪儿来?
尽管大品牌也在采取实质动作治理窜货乱价,但是依然无法遏制形势继续恶化的势头,厂家治理窜货乱价半年多来的结果,居然是更加混乱的窜货,更没底线的杀价。
当渠道的底裤都被杀掉,自然有人要撂挑子,毕竟赔本的买卖,谁也坚持不了多久。在不少渠道商还在争抢大品牌代理权的时候,有的人却在退出。这一进一出,抵消之后,导致的宏观结果是什么?
据业内人士透露,某一线品牌,今年4、5月份的市场占有率较于去年下半年最高点时,下滑超过18%。
有的代理则直接抛弃了奶粉品类。
“奶粉不考虑,最起码两年之内不会动。很多人劝我,说奶粉是刚需产品,但是我感觉还是不能碰。”苏北的一位三线城市代理商如是说。
该代理商从事商贸8年,在当地覆盖A类、B类门店120家,基本全是单体店,早期也代理奶粉,但慢慢发现很难支撑,于是转型做起了营养品。
他表示,早几年,门店做一些二三线的奶粉品牌,利润会高一些,但是现在奶粉市场两极分化,基本上当地80%的销售份额都被2~3个品牌占据完了。门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性,但是对于经销商来说,大品牌占用资金非常大,需要代垫很多费用;小品牌资金压力虽小,却卖不动。
在他看来,营养品虽然入行门槛很低,但要想做好的门槛却很高,需要专业化和服务化。所以别人想来抢他营养品的份额很难抢到,同时他也没必要跟奶粉代理商去争那一部分份额。
接下来,他打算继续垂直化,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多做几个更好的品牌,在营养品领域做精、做透。
一边是部分代理商拒接导致的市占率下滑,一边是去年逆势红火导致的更激进的销售目标,更大的产能计划,更多的渠道压货。
任务和渠道背道而驰的结果只有一个:更加猛烈的窜货乱价。
导致更多的渠道无利可图,甚至亏本经营,更多的渠道放弃大品牌,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。
盛极而衰不就是这么来的吗?中国婴配粉行业的“五年魔咒”不就是这么来的吗?
难道还会再来一次?